联系我们

2022国家教学成果奖02



媒体宣传

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宣传 > 正文

【光明网】浅谈高校美育志愿服务本土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质增效
来源:【光明网】 日期: 2022-10-09 10:53:15 浏览: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得以延续的根基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之源。高校肩负着服务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使命。高校整合教育、学科、专业、人才等优质资源,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乡村美育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高校美育志愿服务本土化是指与本土资源沟通、碰撞、融合,能更好地体现本土社会、经济、文化特征的适应性改变过程。

要想让高校美育志愿服务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力,必须从内容、形式、队伍全方位推动高校美育志愿服务的本土化改进。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美育志愿服务内容本土化。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规划全文》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这个目标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价值。

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重建和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乡村传统文化为内容开展美育志愿服务的优势在乡村传统文化来源于当地群众,服务于当地群众,并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升华为群众的共同信仰融入他们的精神血脉。

美育志愿服务内容本土化过程如下:第一步,开展乡村调查为开展美育志愿服务提供内容指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在首届文化振兴乡村峰会上指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把乡土文化在地知识开掘出来,让在地化知识变成乡土教育。因此,要做好乡村文化建设,一定要深入调研什么是乡土文化、内涵有哪些、与村民的连接方式是什么。其次,根据不同的美育志愿服务载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形式与之结合。结合只是物理变化,要想让搭载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真正发挥提升审美、推动文化建设的作用还必须发生化学变化,即乡村传统文化与美育志愿服务的融合与创生。深入挖掘传统生产文化、传统技艺文化、传统节庆文化等蕴含的新的时代价值,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活态传承与传播,有利于用乡村传统文化凝聚广大农民,重树农民的文化信仰,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涵。

切合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推动美育志愿服务形式本土化。美育志愿服务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盲目复制千篇一律的乡村美育“模式”,不仅忽视了对乡村特色的利用,也鲜有对乡村文化建设现实需求的回应。失去乡村特色的“振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对美育志愿服务形式进行本土化创新,能有效避免“水土不服”现象,提升美育志愿服务的实效。

第一步,定方向。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弄清“特色”究竟何在。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综合多方信息,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当地状况。第二步,定方案。要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量身定制”一套符合当地发展规律,契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美育志愿服务方案。

激发村民文化建设的自主性,推动美育志愿服务队伍本土化。要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要牢牢把握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全力振兴乡村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拥有乡土文化的本土人才。美育志愿服务队伍本土化是指吸纳服务地本土村民参加美育志愿服务并对其进行培育以达到提升本土人才文化建设能力、调动本土人才文化建设积极性、激发本土人才文化建设自主性目标的过程。吸纳、培育本土美育志愿服务人才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本土村民有较强的群众基础,由他们加入的美育志愿活动更容易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有助于美育活动的普及与推广;另一方面,本土村民对家乡有深厚的情感,对乡情了如指掌,干起事来既尽心又顺手,有助于美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本土村民懂农民,乡村美育志愿服务的受众就是当地村民,本地人更了解百姓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美育志愿服务的实效。

梁漱溟先生说过,乡村问题的解决,天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但单是乡村人解决不了乡村问题,因此还需要有知识、有眼光、有理性、有新方法和技术的知识分子来助力。美育志愿服务队伍本土化可采取“引培结合”的模式打造一支“合作、互补、共商、共建”的队伍。第一步,招募本地村民参与美育志愿服务活动。勤劳智慧有灵气的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当地乡情的农业生产规律和工艺技艺,有着特殊才能的村民参加美育志愿服务,既能充当“本土智库”为乡村美育志愿服务出谋划策,也有助于他们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增强自觉性,提升获得感。第二步,培养本土美育骨干。在深度参与了美育志愿服务全套流程后,一部分本土骨干不仅提高了开展美育志愿服务的能力,还领会了美育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已具备独立开展美育志愿服务的能力。此时,可推举本土美育志愿服务带头人,在高校美育服务队伍的统筹规划与帮助下,尝试在统一部署下开展相对独立的美育志愿服务,更大程度激发本土村民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自主性,拓展美育志愿服务的覆盖面与影响力。第三步,逐步培育一支本土美育志愿服务队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育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最高目标是调动村民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发挥村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性,激发村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到那时,高校美育智库可扮演“竞争者”,与本土队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开展美育志愿服务。

总体而言,美育志愿服务的本土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目前高校开展的美育志愿服务活动本土化比例与程度均不高,这就需要我们从有效振兴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高度去认识美育志愿服务本土化的价值,广泛实践,深度总结,努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美育方案。

本文系“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成果。

(谭蔚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硕士讲师, 从事美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403005